数字时代,文化消费的焦点在哪里?发表时间:2020-04-30 10:55 中经文化产业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中国文化产业原本稳健前行的节奏,国内文旅中小微企业也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疫情下,为了自救,越来越多的行业从业者跻身线上寻求出路,文化产业“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显著。那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到底具有哪些显著特点?在“数字化”的催动下,文化产业又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4月22日,在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联合组织的在线“大咖公益课”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观恒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祁述裕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统筹:成琪 主讲人:祁述裕 排版:郭博文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以下为直播分享文字实录(略有删减): 壹 集聚发展 集聚是文化产业发展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就集聚的形态来说,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形式多样,值得研究和梳理 。 德必公司提出,要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七大服务,包括创业服务、投融资服务、人才服务、品牌推广服务、法律和政策服务、财务顾问服务、上海文化创意产业CEO俱乐部服务等。 我们认为,当代以物理空间为载体的文化产业园区,应当具备九个特征: 第一是有特定的空间。这是基础。 第二是有一定数量同类或关联度高的企业聚合在一起,集聚不是企业的简单凑合在一起,企业之间应该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主业突出。 第三是有知名品牌或特色的品牌。 第四要有完善的公共服务。 第五,对当地经济发展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第六是具有观赏性和展示性。这也是文化产业园区和其他产业园区的不同点。比如说,北京798艺术园区、751艺术区,就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对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 第七要有故事。 第八是有自己的价值理念,价值追求。 第九是开放性。当代文化产业园区更加重视开放性,强调三结合:园区跟居民生活结合,跟社区结合,跟城市结合。由筑围墙到拆围墙,是当前 一些文化产业园区的重要特点。 以上我们说的是以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物理形态的文化产业集聚。随着互联网兴起,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化产业集聚的方式--网络服务型园区。 网络服务型园区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解决了高房租的硬件问题。在城市里,小微企业其实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不断提高的房租。房租作为成本是一个很大的压力。网络服务型园区提供的是网上服务,不存在房租投入的问题。 第二,人才也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网络服务型园区是通过需求和服务的相互对接产生的一种网上的业务,所以它通过互联网解决了企业人才的问题。 第三,猪八戒网还为网上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服务。猪八戒网目前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为企业提供商标注册服务的企业。每年,猪八戒网为企业办理注册以及相关业务的收入,就十分可观。 我们发现,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集聚形式,我们把它称作项目集聚。 城市发展动力的研究的演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把握文化场景理论的价值。 关于城市发展的动力问题,有很多理论,因为时间的关系,我重点介绍四种理论: 首先是传统理论,这是在工业经济时代最有影代表性的理论,强调公司驱动,它的核心要素是土地、劳动力、资金和管理。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等。 随着工业经济向后工业社会转型,出现了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更加强调知识技能驱动,强调提升教育、培训和保健,来提高人创造财富的能力。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又出现了一个创意阶层理论。创意阶层理论承认知识技能驱动的重要性,但是特别强调创意阶层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创意跟学历没有直接的关系,低学历的人也可能很有创意。比如说,大街上的理发店,理发师往往学历不高,但是能够把女性头发打理得很时尚、漂亮。按照创意阶层理论,这些人就属于创意阶层。创意阶层理论的提出者美国学者佛 |